芯片的信息处理需要做好时间调控,而调控的速度与精准度,直接决定了芯片的性能。北京大学常林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可将芯片上的时间调控速度提升100倍,从而极大提升未来智能计算、6G通信、空天遥感等一系列现实应用的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电子学》。
近日,日本东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研究人员联合研发出了由人类肌肉驱动的长达18 厘米的机械手。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同类机械手,研究团队希望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假肢的开发。
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汽车产业链公司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近日,来自中国的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人造树叶,该树叶能够像真实树叶一样追踪太阳的运动轨迹,并具备高效生产电力及分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的能力。
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此前透露,该公司正在研发一项脑机技术,未来用户可直接通过大脑输入文字。
日前,日本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TCT Japan)在东京举行,歌尔股份控股子公司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光学”)首次参展并发布其自主研发的DLP 3D打印光机模组,实现在光学领域的全新拓展。
据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消息,经过两年攻关,空天院科研人员研发出新型太赫兹波偏振调制器,成功实现超宽带太赫兹波偏振态的高精度动态调控。这一关键技术突破,将推动太赫兹波在文物无损检测、生物微量传感、新一代无线通信等方向的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光学》。
为落实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发挥政府科技计划引导激励作用,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经研究,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2025年度14类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深海微生物原位分选仪,填补了国内外应对深海极端环境原位检测与分选深海微生物设备的空白。
1月7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技新闻事件”“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十大科技热词”。评选活动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以大数据筛选与广泛征集相结合的形式形成候选名单,经院士、科技专家、媒体负责人、科普专家共同评选产生最终名单。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