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强化前瞻谋划、系统布局、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安全可控,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涌现一批新基础设施、新技术体系、新产业生态、新就业岗位等,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使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聚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技术攻关、企业培育、平台建设、服务保障等多方面推出20条“真金白银”支持举措。
7月18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2025上半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级领导王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都市产业处(食品产业处)处长邹根红,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数字产业处副处长张金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副处长梁洪郡等出席发布会,对相关情况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科创二十条2.0版政策》),其中提出,落实六大发展计划、实施14项重点行动,汇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强化部门协同效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高地。
为鼓励和引导专利成果转化运用,促进我市专利产业化发展,加快形成以知识产权为关键要素的新质生产力,特制定如下措施。
所谓产学研合作,是指科研、教学和生产部门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是生产力要素的优化和整合,其特点在于科技直接与生产相结合,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时间和环节,促进企业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8月16日,北京市经信局对外发布《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全力打造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根据《若干措施》,本市将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支持创新团队孵化、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并购重组和发展壮大。在提升机器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将支持企业组建联合体,通过“揭榜挂帅”聚力解决机器人产业短板问题和技术难题,并根据攻关投入予以最高3000万元的支持。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强调积极发挥知识产权资产属性,促进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购买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1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原需要数百万元支出,因北京市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的支持,企业一次性就获得100万元的高额补贴,这是近期发生在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海杰亚)身上的真实案例。
聚焦企业创新、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出台“1+5”系列资金支持政策,预计投入17亿元财政资金,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为企业纾困解难出“实招”,助力企业抗疫情、促研发、强内功。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