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安徽省主委李霞看来,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调研中,李霞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万多家、“小巨人”企业899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86家。但她发现,这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和困难。
“这些企业主要存在融资服务有短板、人才引留有困难、创新生态有不足、政务服务有弱项等情况。”李霞介绍说,问卷调查显示,分别有23.9%、38.8%的专精特新企业反映存在动产质押难、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低问题;履约保证金制度性交易成本也加剧了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企业生存压力大;同时,有2/3专精特新企业反映人才短缺,三、四线城市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尤为匮乏。同时,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重使用、轻培养。
针对上述问题,李霞建议进一步加快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聚焦金融产品供需匹配度,鼓励银行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专项融资产品,增强金融服务的适配性。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产品体系,围绕企业不同阶段的特征推出差异化产品,量身订制金融服务方案。
此外,助力企业育才引才留才。支持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大力推行“集合订单班”新型产教融合模式,让中小企业也可以“定制”人力资源;推动国有企事业单位成熟人才柔性流动,盘活本土存量人才;加大对三、四线城市人才引育政策倾斜,搭建人才对接平台,促进人才流动;采取“候鸟”政策,促进海内外人才回流;高水平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夯实“留才”硬件基础;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市场化专业运营机构探索“按份共有”结构下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营造更加宽松的创新创业氛围,改善“留才”软环境。
同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梳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需求,引导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冠军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技术中心、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面向企业技术创新关键领域开展研究。发挥体制优势,统筹推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为重点,开展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改造试点,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针对专精特新企业需求,开发集成一批面向典型场景和生产环节的工业APP。
来源:中安在线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专利类型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