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类App为了保障用户使用安全,都会在安装或者执行某些操作时需要进行人脸识别以验证身份。这一现象如今也出现在了不少以科技为卖点的新能源汽车上,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尴尬的情况。
小鹏汽车人脸识别需对车头半跪
近日,一段小鹏汽车人脸识别的视频引起热议,一位小鹏汽车的车主在车机端更新了某个App,下载完需要人脸认证。结果发现需要下车蹲在地上才能使用汽车用于全景影像的前摄像头(位于正面车牌底部)进行识别……
3月3日,一微博名称为@我是陈塘关李靖 的博主在其微博发布了一条关于小鹏汽车人脸识别的视频,还配文表示:小鹏这个操作放眼一百年也是相当炸裂的...
该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后便引发了热议。有网友表示:从程序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小鹏的某些车型是有车内人脸识别摄像头的,所以app直接掉起了摄像头,没想到没有车内的会用车外的,应该判断一下,如果有车内摄像头的才提供这种功能。
还有网友称:这是第三方应用,应用本身需要调用摄像头,但由于车内摄像头调用涉及隐私,就给了外部摄像头权限。初次上架审核的时候没这个问题,后来应用更新了,没有严格审核出了这个问题。
另有网友发文表示,小鹏汽车类似的情况早在两年前就有用户反馈过。
小鹏汽车回应:已下架第三方应用
针对“需要下车识别人脸”这一情况,3月4日,小鹏汽车发文回应称:经查验发现,个别用户在大屏登录第三方APP时会触发风控策略,需进行人脸识别;考虑到用户体验不佳,已将该应用下架,并立即着手优化,也为工作不够细致完善深表歉意。
同时,会持续完善应用商店的上线审核机制,在保障账号及隐私安全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最优的交互及生态体验。
为何许多App会采用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作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重要分支,在信息安全、社会安防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因而逐步取代了传统密码、验证码等认证方式,在金融支付、交通出行、门禁考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达45亿元。随着人脸识别应用不断深入,2022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到68亿元。近年来,人脸识别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数据显示,我国人脸识别相关专利由2017年的4280项增至2020年的1183项,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7.7%,2021年我国人脸识别相关专利申请量7044项。
中国的人脸识别算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多家世界级巨头。小知简单介绍3家。
云从科技: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据全球权威人脸识别算法测试(NIST-FRVT)发布的最新榜单,云从科技在人脸识别1:1、人脸识别1:N和口罩遮挡下的人脸识别三个赛道,获得两项冠军、一项亚军,展现强大核心技术实力。
佳都科技:佳都科技拥有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和交通大脑研究院,建设或参与建设2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承担了数十个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超过700项。
川大智胜: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将图形图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航空与空中交通管理、飞行模拟、三维测量与人脸识别、通用航空、智慧城市和文化科技等领域,以自主研制的大型实时软件为核心,形成系列重大装备和系统。是国内领先的空中交通和地面智能交通系统的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和优秀服务供应商,空管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厂商首位。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
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如何防止该技术被滥用?
有记者发现,目前在支持人脸识别功能的App中,仍有部分App没有明确的人脸识别使用协议,在人脸识别功能中没有征得用户同意。
在用户个人隐私政策里,虽然包含采集人脸识别等信息,但也有App并未在形式上加以突出,让用户清晰意识到人脸信息等生物识别信息被采集,而是将“人脸信息”与姓名等一般个人信息相混淆。
人脸识别不单是涉及人的长相,还关联着个人财产信息、金融信息以及家庭成员相关信息。用户隐私协议中,不能仅用一句话简单说明要保护个人信息,还应当载明在什么情况下采集个人信息、如何采集、如何使用、如何删除等内容。
对此,有专家建议采取一系列相关的措施,比如就人脸识别和人脸图像处理等事项进行单独弹窗以获得单独同意,App在征得个人同意时明示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个人信息主体享有撤回授权的权利,以及不得频繁的弹窗以获得个人同意等。
人脸识别或人脸图像等相关信息不仅能识别到个人身份信息,如相关数据库保护不当,造成泄漏,可以通过定位相关人员的行动轨迹、生活轨迹、涉及个人隐私,还涉及生物学特征,不法分子获得人脸图像,可能进行冒用从事不法活动。
人脸识别技术产业是高新产业,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相关行业内的企业良莠不齐,建议监管机构对要进入人脸识别行业的企业进行资金、技术方面的核查,减少低质量企业的进入,更好地保护公众的信息安全。同时,建立相关行业协会,设立人脸识别技术行业标准,通过行业内部监督,减少对人脸信息的侵权行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红星新闻、中国经济网、汽车行业关注、法治日报
上一篇:宁德时代被“山寨”!回应:已报案
下一篇:不损害人工智能创新的十项监管原则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
专利类型
您的咨询我们已收到,稍后会有专业顾问与您联系。